返回搜索结果

资讯详情

<< 上一篇 下一篇 >>

非布司他的疗效和安全性在降尿酸药物中排名第一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1日 11:22:57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一直在增加,然而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不确定性。2016 年 9 月,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的一篇系统性综述采用网络 meta 分析方法比较了高尿酸血症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文系统性综述了 15 个随机对照研究(RCT)(涉及 7246 例患者,截至 2016 年 1 月),比较不同的降尿酸药物(别嘌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pegloticase 聚乙二醇化尿酸酶、丙磺舒)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研究终点为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分别评估了血清尿酸是否达到目标水平以及是否有任何不良事件发生。混合效应大小用比值比(ORs)和 95% 可信区间(CIs)来表示。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按照累积排序概率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非布司他、苯溴马隆、丙磺舒、pegloticase 和别嘌醇都能非常有效地降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与其它药物相比,非布司他具有最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此外,非布司他 120 mg QD 可以更有效地达成降尿酸目标(OR:0.17,95% CI:0.12–0.24)而且更加安全(OR:0.72,95% CI:0.56–0.91)。

 

方法

 

文献检索策略和选择标准。

 

该项系统综述依据用于健康护理干预研究网络 meta- 分析的系统综述和 meta- 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 声明进行。由三位研究者(S.L., H.X.Y. 和 Y.N.G.)根据入排标准独立筛选所有记录。任何意见不一致问题由三位研究者讨论解决。最后,该 meta- 分析入选了 15 个合格的 RCTs。

 

图 1. 文献检索与选择的流程图。

 

结果

 

各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排名

 

非布司他 80 / 120 mg QD 表现出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两者都有较大的曲线下面积。

 

图 2. 降尿酸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累积概率。

 

ALLO = 别嘌醇, FEBU1 = 非布司他 20 mg/d, FEBU2 = 非布司他 40 mg/d, FEBU3 = 非布司他 60 mg/d, FEBU4 = 非布司他 80 mg/d, FEBU5 = 非布司他 120 mg/d, FEBU6 = 非布司他 240 mg/d, BENZ =   苯溴马隆, PROB = 丙磺舒, PEGL1 = pegloticase 8 mg/2 w, PEGL2 =  pegloticase 8 mg/4 w, PLA =   安慰剂.

 

降尿酸药物的疗效(X 轴)和安全性(Y 轴)聚类排序图用累计排名概率曲线下面积 (SUCRA) 表示。非布司他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都要优于其它药物,尤其是非布司他 120 mg QD。别嘌醇在收益和风险排名中都处于居中位置。与 pegloticase 8 mg 2w 相比,pegloticase 8 mg 4w 表现出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苯溴马隆和丙磺舒排名相似,总体收益适中。但是,丙磺舒的安全性排名最差。

 

图 3. 降尿酸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聚类排序图。

 

ALLO = 别嘌醇, FEBU1 = 非布司他 20 mg/d, FEBU2 = 非布司他 40 mg/d, FEBU3 = 非布司他 60 mg/d, FEBU4 = 非布司他 80 mg/d, FEBU5 = 非布司他 120 mg/d, FEBU6 = 非布司他 240 mg/d, BENZ =   苯溴马隆, PROB = 丙磺舒, PEGL1 = pegloticase 8 mg/2 w, PEGL2 =  pegloticase 8 mg/4 w, PLA =   安慰剂.

 

结论

 

总之,这项系统性综述和网络 meta- 分析为 ULT 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明确的证据。经比较达到 sUA 治疗目标的能力及不良事件的发生,非布司他在降尿酸药物中排名第一。苯溴马隆和丙磺舒有中等疗效,但是会引起不愉快的副反应。该研究发现支持推荐 XOIs,如非布司他和别嘌醇。Pegloticase 和相似的新型尿酸酶药物需要通过 RCTs 和 meta- 分析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文献来源: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urate-lowering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Scientific Reports. 2016 Sep 8;6:33082.(SCI 影响因子:5.228)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学术交流探讨,不作为诊疗及用药依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上一篇 下一篇 >>